細胞中含有成千上萬的信使RNA分子,它們負責攜帶DNA的復制遺傳指令,通過轉移到其他細胞進而完成細胞間的信息交流。然而,在活細胞內(nèi),蛋白質(zhì)和其他分子通常緊密地堆積在一起。這些密集的簇很難成像,因為無法將熒光標記嵌在分子之間而使它們可見。
擴張顯微鏡技術的關鍵步驟是在組織成像前進行組織擴大,通過將組織自身體積擴大,就可以應用普通的高分辨成像顯微鏡中找到分子。日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開發(fā)出一種新的方法來克服這一限制,使這些“看不見”的分子變得可見。這種方法建立在之前開發(fā)的擴張顯微鏡技術基礎之上,能讓科學家們可視化以前從未見過的分子和細胞結構。使用這項技術,研究人員可對神經(jīng)元突觸中發(fā)現(xiàn)的納米結構進行成像。
研究員們還對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β淀粉樣蛋白斑塊的結構進行了詳細成像。對細胞內(nèi)的特定蛋白質(zhì)或其他分子成像需要用與靶標結合的抗體攜帶的熒光標簽對其進行標記??贵w長約10納米,而典型的細胞蛋白直徑通常約為2—5納米,因此如果目標蛋白堆積得太密,抗體就無法與蛋白結合。
為了克服這一障礙,研究人員使用熱量而不是酶來軟化組織,使組織膨脹20倍而不被破壞。這種方法使得組織在擴大的同時還保持著蛋白質(zhì)的完整,分離出的蛋白質(zhì)在擴增后可用熒光標簽進行標記。有了許多可用于標記的蛋白質(zhì),研究人員就能識別突觸內(nèi)的微小細胞結構,突觸是密集堆積著蛋白質(zhì)的神經(jīng)元之間的連接。
他們對7種不同的突觸蛋白進行了標記和成像,隨后他們便可詳細地觀察到由鈣通道與其他突觸蛋白排列而成的“納米柱”。這些納米柱被認為有助于提高突觸交流的效率。研究人員還使用新技術對β淀粉樣蛋白成像,這是一種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大腦中形成斑塊的多肽。利用小鼠的腦組織,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β淀粉樣蛋白形成了以前從未見過的周期性納米簇,這些β淀粉樣蛋白簇還包括鉀通道。此外,他們還發(fā)現(xiàn)了沿著軸突形成螺旋結構的β淀粉樣蛋白分子。
該技術通過擴大細胞或組織樣本來“疏導”分子,從而使得分子更容易被標記,其將突觸可視化,有助于回答許多有關突觸蛋白功能障礙的生物學問題。
(資料來源:科技日報)
文章鏈接:化工儀器網(wǎng) https://www.chem17.com/news/detail/142212.html
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nèi)與我們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